2025, 52(1):25-31.DOI: 10.12143/j.ztgc.2025.01.004
摘要:传统的随钻测量方法应用于取心钻探时,受限于岩心管对泥浆脉冲传输通道的堵塞,随钻仪器安装于取心钻具后方,导致测量仪器与钻头之间存在较大距离,造成测量的轨迹及工况数据存在滞后性,影响钻探工艺及轨迹的精确控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绳索取心的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利用近钻头发射端实时采集工况及轨迹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甚低频电磁波发送到与取心钻具内管总成相连接的接收端进行存储,待取心完毕打捞岩心管时将仪器提出进行数据读取。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方案及电路设计,开展了系统短传功能的室内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在井下进行跨取心钻具的近钻头信息传输,且无线短传距离可达8 m。研究成果可为近钻头随钻测量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22, 49(5):156-162.DOI: 10.12143/j.ztgc.2022.05.021
摘要:近钻头随钻测量技术是石油钻井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它以近钻头地质参数与工程参数的随钻测量、传输、信息解释、决策控制为主要技术特征,能有效提高油气层钻遇率、降低钻井成本。本文介绍了近钻头测量系统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与特点,为满足小口径钻进对近钻头测量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小型化设计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电磁波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小直径涡轮发电技术、井下MEMS传感器技术等,为今后小直径近钻头测量系统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2017, 44(7):41-47.
摘要:电磁波电阻率钻铤悬挂孔产生的应力集中,是钻铤结构强度最薄弱的环节,最终影响钻铤使用寿命。介绍了电磁波电阻率钻铤结构形式,对钻铤两悬挂孔孔间距离以及在圆周方向上与谐振窗的不同夹角分别进行讨论,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模块分别对设计的钻铤结构进行实体建模,在单独施加扭矩载荷和施加压力、扭矩复合载荷2种情况下进行有限元计算,优选出一种合理结构,为下一步的优化设计和加工新型钻铤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7, 44(4):49-52.
摘要:基于甚低频电磁波(VLF)穿透地层能力,研究地层对信号造成的影响,评估频率、功率和信号穿透能力的关系;从信号源、天线、信号处理滤波等方面讨论其实现的原理及关键技术;筛选适合地下-地表单向通信的合理方式和载波机制;建立简化的磁偶子定位模型,完成信号源的定向和定深。总结甚低频定位技术的关键方案,为煤层气水平井、水平对接孔、定向钻进导向孔、矿井救援等钻探领域中孔内信号传输提供一种新的通讯技术。
2015, 42(12):6-8.
摘要:评价电磁波随钻测量(EM-MWD)信号传输效果,不可忽视套管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套管对信号传输影响极为复杂,很难用数学模型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EM-MWD在套管中信号传输进行建模仿真,从地面电流密度及接收信号压差方面,分析套管对EM-MWD信号传输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绝缘短节出套管,套管对信号起引导作用,反之,套管对信号起屏蔽作用;低电阻率钻井液对EM-MWD在套管中的信号传输影响大。
2009, 36(10):15-17,20.
摘要:电磁随钻技术承载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便于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受钻井工艺的影响小,近年来该技术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概述了目前井下钻探中电磁信号传输应用的基本方式,采用等效传输线方法[2]分析了井下发射极的结构参数,并进行了初步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能部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但仍有部分参数的计算无法根据理论模型做出合理解释,其试验结果也不甚合理,尚需进一步改善理论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钻杆/大地电磁传输系统。
2005, 32(10):28-29.
摘要:简述了井间电磁波层析技术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建立速度层析成像后的异常特征。用2个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井间电磁波层析技术在实际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2005, 32(3):66-66.
摘要:本书分析了按最优剖面对定向斜井和水平井轨迹进行初级控制和高级控制的技术,给出了在钻井过程中借助于井底遥测系统进行电磁波测井和电阻测井的物理依据。阐述了地质导向技术的理论及用涡轮回转钻进法施工高质量定向斜井和水平井的地质导向工艺,讨论了深化水平井钻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与工艺。书中还介绍了用地质导向技术建设水平井的实例及其开采运营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