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的钻杆支架起升过程进行研究,采用多体动力学与液压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方法,分析了钻杆支架起升液压缸动作的同步性对钻杆从支架末端运动至平台档销限位处的动态过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起升液压缸同步性对管体空间位姿、动力学参数、管体运动至终了处与档销碰撞过程。进一步分析了管体受到限位后趋于稳定的动态过程和定位精度。此外,综合考虑管体运移的快速性、平稳性和定位准确性,对起升液压缸的液压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进行了合理调整,并在满足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分流阀构建低成本液压控制系统的方案。
深井陆地钻机进行地面与钻井平台间管具运输作业所采用的普通猫道以人力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危险性较高,作业效率非常低,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钻具损坏几率也很
目前行业中应用的全液压自动猫道多采用液压缸驱动的连杆机构作为钻杆支架的主要动力部件。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是基于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的DBS-90型钻机设计的自动化机具。由于DBS-90型钻机钻台面较高,距离地面12.5 m,而且受到起升机构所需空间的影响,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的平台高度高于钻杆排架,因此其钻杆支架上部设计为阶梯状型面,钻杆支架的数量为3个,每个钻杆支架内包含一根液压缸,各缸同步动作完成单根常规石油钻杆或套管的起升。
起升过程中3根液压缸分别驱动各自所属的钻杆支架运动,将钻具从钻杆支架运移至平台侧方翻板机构可操作区域,管体沿其支承面滚动或滑动至平台侧方与档销碰撞,而后稳定停留在翻板动作的可操作位置。在此过程中,钻杆支架动作的启动、运动和停止过程,是影响管体运移平稳性和快速性的主要因素,而钻杆支架动作的同步性则决定了管体运移的空间位姿和运移终了时的定位精度。本文主要采用多体动力学和液压控制系统联合仿真的方法,对所研制的产品样机进行测试。首先进行各缸采用单独的电液比例阀的控制方案的综合性能分析,而后针对采用单片电液比例阀结合分流阀的控制方案进行分析,重点考察3个钻杆支架带载起升过程中的同步性,观察管体空间位姿变化过程,计算管体与档销碰撞的接触力,进一步对两种控制方案进行评估。
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由钻杆支架、平台、翻板机构、滑道变幅机构、撑杆机构、钻杆推送机构、钻杆顶出机构、防坠落机构、举升滑道、变角机构、提升滑车、双缸马达驱动的链条和坡道组成如

图1 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结构
1-钻杆支架;2-平台;3-翻板机构;4-滑道变幅机构;5-撑杆机构;6-钻杆推送机构;7-钻杆顶出机构;8-防坠落机构;9-举升滑道;10-变角机构;11-提升滑车;12-双缸马达驱动的链条;13-坡道
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和顶驱配合完成钻具从地面到底座平台的输运。平台和举升滑道采用分体结构,钻杆支架设计有阶梯形滚道,铰接在平台两侧;钻具挡销内安装有接近开关,用于翻板机构自动控制;采用提升滑车驱动链传动机构或齿轮齿条机构实现滑道举升,配以缓冲助力油缸,利用双轴倾角传感器检测并调整滑道位姿,确保运行平稳;采用双液压马达驱动链传动机构推送钻具;猫道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控制,工作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
钻杆进入猫道平台过程中,钻杆支架起升,使钻杆沿其上表面滚动至猫道平台侧方规定位置,实现钻杆自动运移的第一步。钻杆运移速度过大会对猫道平台上的档销产生较大的冲击力甚至会直接滚入猫道平台内造成事故,速度过小又会卡在猫道平台和钻杆运移系统之间,驱动钻杆支架起升的液压缸间不同步问题也会导致钻杆无法起
钻杆支架起升过程中的同步性即3根液压缸分别驱动3个负载的钻杆支架起升时,能否保持同时启动,保持相同的位移、受力和速度运行,运行终了时同时停止在相同位置。
钻杆的位姿即运行过程中钻杆在x,y,z三轴上的坐标,钻杆重心的坐标,钻杆是否沿垂直于钻杆支架支承面的轴旋转,沿平行于钻杆支架支承面的轴平移。
钻杆与档销碰撞的接触力即钻杆沿钻杆支架末端运移至平台侧方可操作区域过程中碰撞档销产生的接触力。
根据研究内容将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结构适当简化,留下钻杆支架、平台、翻板机构和档销等部件以及驱动液压缸,然后将模型导入RecurDyn软件的工作区,如

图2 钻杆支架MBS模型
1-翻板机构;2-档销;3-钻杆支架;4-钻杆;5-平台
HCW-90型全液压自动猫道钻杆支架的液压控制回路模型是在Amesim中建立的,钻杆支架液压回路设计采用多片电液比例阀同步控制和单片电液比例阀与分流阀联合控制2种方案。首先对每个液压缸分别采用独立电液比例阀进行控制的回路分析。所搭建的仿真分析模型采用线性分段函数作为输入信号、采用恒定转速的定量泵供油,各联电液比例阀为连接在各阀工作油口上的液压缸提供流量,液压缸行程作为反馈信号,用于实现位置闭环控制。液压缸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联接采用联合仿真接口实现,选择接口类型为Functional Mock-up Interface,设置液压缸的3个轴向力为输入值F1、F2、F3,液压缸的速度、位移为输出值V1、D1、V2、D2、V3、D3,建立液压系统模型如

图3 钻杆支架液压原理
根据
在Amesim软件中设置分段线性位移信号,第一组分段线性位移信号为0~0.1 m,1 s;0.1~0.1 m,9 s,驱动钻杆支架起升的3个液压缸位移如

图4 第一组液压缸位移曲线

图5 第一组液压缸速度曲线

图6 第一组液压缸受力曲线
在RecurDyn中可以得到钻杆的重心变化曲线如

图7 第一组钻杆重心变化曲线

图8 第一组运行终了钻杆位姿

图9 第一组钻杆与左侧档销接触力
通过分析可知钻杆重心并未处在3个液压缸的中点位置,出现偏载,钻杆运行终了时的定位精度不高,钻杆只与一个档销碰撞会加剧档销的破坏,对于产品实际应用过程而言极为不利。
对第一组分段线性位移信号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第二组分段线性位移信号为0~0.2 m,3 s;0.2~0.2 m,4 s;0.2~0 m,3 s,驱动钻杆支架起升的3个液压缸位移如

图10 第二组液压缸位移曲线

图11 第二组液压缸速度曲线

图12 第二组液压缸受力曲线
在RecurDyn中得到钻杆的重心变化曲线如

图13 第二组钻杆重心变化曲线

图14 第二组钻杆与左侧档销接触力

图15 第二组钻杆与中间档销接触力

图16 第二组钻杆与右侧档销接触力
第二组信号相比于第一组信号同步性有了提高,提高钻杆支架的同步性。
考虑管体运移的快速性、平稳性和定位准确性,还需要对信号进行优化,对仿真模型原理进行调整结合实际井场情况进行调整,增益k也进行相应调整,对分段信号优化后得到第三组信号为0~0.85 m,2 s;0.85~0.1 m,3 s;0.1~0.125 m,2 s;0.125~0.135 m,0.5 s;0.135~0 m,2.5 s。通过

图17 第三组液压缸位移曲线

图18 第三组液压缸速度曲线

图19 第三组钻杆与左侧档销接触力

图20 第三组钻杆与中间档销接触力曲线

图21 第三组钻杆与右侧档销接触力
上述液压原理中使用了三片三位四通电液比例阀,考虑实际井场情况,降低成本,提出改换用一片三位四通电液比例阀,然后增加分流阀如

图22 改进后钻杆支架液压原理
(1)各液压缸采用单独的电液比例阀进行控制方案同步性能好,管体运移的空间位姿好,3个液压缸基本保持同步,动作快速准确,但行程终了处管体对档销冲击力大,造成钻杆与档销间多次碰撞,需要进行控制信号与反馈控制系统参数的进一步优化。
(2)采用单片电液比例阀结合分流阀的控制方案同步性较差,3个液压缸不同步,运行终了时3个液压缸仍有较小的位移差,但定位精度较为准确,由于分流阀具有节流作用,速度平稳性相对好一些,且成本较第一种方案低。
参考文献
刘丽娜,于萍.全液压自动猫道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2): 105-107. [百度学术]
赵楠,于萍,宋杰,等.液压猫道翻转机构工程破坏实例分析及优化[J].石油矿场机械,2018,47(3): 39-43. [百度学术]
康思杰,于萍,靳恩朝,等.全液压自动猫道举升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3): 102-105. [百度学术]
宋杰,于萍,赵楠.全液压自动猫道防坠落机构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8,47(3): 33-38. [百度学术]
米树刚,李建华,李健,等.CSD1800ZD型自动化岩心钻机的应用与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21,48(2): 94-99. [百度学术]
薛倩冰,张金昌.智能化自动化钻探技术与装备发展概述[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20,47(4):9-14. [百度学术]
高鹏举,董耀,刘凡柏,等.5000米地质岩心钻机主绞车设计[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20,47(4): 40-45. [百度学术]
李进付,安庆宝,董怀荣.钻台自动化机械手装置的研制[J].石油机械,2010,(11): 80-81. [百度学术]
杨双业,于兴军,黄悦华,等.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在钻机改造升级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6,(11): 154-156. [百度学术]
孙友宏,时元玲,王清岩.国际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究进展[J].地球学报,2016, 110-117. [百度学术]
王旱祥,车家琪,刘延鑫,等.适用于中低高度钻台的液压动力猫道系统设计,[J].石油机械,2016,44(12): 12-15. [百度学术]
孙友宏,吕兰,于萍,等.深井钻机全液压自动钻具输运装置:CN102926685A[P].2013-02-13. [百度学术]
张鹏,于萍,王清岩,等.全液压自动猫道钻杆运移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4,(11): 142-144,156. [百度学术]
王玮,王岩.液压动力猫道系统的机构设计与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496. [百度学术]
李友兴,董宗正,刘永胜,等.猫道机踢出装置同步问题的探讨[J].船舶,2016,27(6): 87-9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