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激振荡旋转冲击钻进工艺可提高碎岩效率,提升机械钻速。在冀中地区北部试验井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井段钻孔直径215.9 mm,钻具组合为PDC钻头+ZJXC-178型自激振荡冲击工具,分试钻井段和后续井段两个井段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通过对同井、邻井的扭矩、钻头使用情况、机械钻速及岩屑等分析对比,自激振荡旋转冲击钻进工艺显著提升了钻井速度,实现了高达73.4%的提速效果,并且单只钻头的进尺量也得到了48.2%的提升。验证了该工艺在提升钻井效率方面的有效性,在保证钻头破岩切削力的同时,有效减小了扭矩的突变,显著抑制了钻头粘滑振动现象,从而实现提速的同时保护钻头。
随着钻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振动冲击钻进工艺对提升碎岩效率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

图1 自激振荡旋转冲击钻井工具结构原理
试验井位于冀中地区北部,地表起伏微弱,地势平坦。井场地表为第四系粘土层,地表承压强度小。为一个预探定向井,钻探目的为预探储层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情况,落实储层、含油气面积、储量,完钻井深为5410.67 m(补心垂深)。试验段主要岩性为:
新生界孔店组(4831~4841 m):浅灰色细砾岩夹紫红色、深灰色泥岩。
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4841~5090 m):上部为灰、紫红色泥岩、灰黑色碳质泥岩与浅灰色含砾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呈略等厚互层,局部见泥质白云岩、玄武岩;中部为深灰色泥岩、灰黑色碳质泥岩与黑色煤层、浅灰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细砂岩呈略等厚互层;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灰质粉砂岩、灰褐色泥灰岩呈略等厚互层,底部见紫红色泥岩、灰色铝土质泥岩。
试验井段地层软硬交错,使用常规钻进工艺施工时钻头易发生粘滑振
本次自激振荡旋转冲击钻进工艺现场应用试验,使用ZJXC-178型自激振荡冲击工具1套,入井一趟,入井时间共计132 h,总进尺259 m,纯钻时间59.52 h。
试验井段为直井段,钻头选用T1655AUG型PDC钻头,钻头直径215.9 mm;自激振荡冲击工具型号为ZJXC-178型,具体钻具组合:Ø215.9 mm PDC钻头+自激振荡冲击工具+165浮阀+Ø212 mm钻具稳定器+Ø165 mm螺旋钻铤×1根+Ø212 mm钻具稳定器+Ø165 mm无磁钻铤×1根+Ø165 mm螺旋钻杆×1根+Ø127 mm加重钻杆×23根+Ø165 mm随钻+Ø127 mm加重钻杆×4根+Ø127 mm钻杆。
试验井段钻井液密度为1.5 g/c
钻头下至井底,在正常钻进之前进行了试钻,试钻相关参数见
井段/m | 钻压/kN | 转速/ (r·mi | 钻时/(min· | 扭矩/ (kN·m) |
---|---|---|---|---|
4831~4834 | 60~80 | 50 | 20~30 | 16~28 |
4835~4837 | 100 | 80 | 15~18 | 18~30 |
4838~4840 | 100~140 | 80 | 10 | 18~30 |
经过试钻,钻井参数定为钻压100~140 kN,转速80 r/min。
根据实际钻井情况,试验井段钻进相关参数见
井段/m | 进尺/m | 钻压/kN | 转速(r·mi | 排量/(L· | 扭矩/(kN·m) | 钻井液密度/(g·c | 泵压/MPa |
---|---|---|---|---|---|---|---|
4831~4871 | 40 | 60~140 | 50~80 | 35 | 16~30 | 1.50 | 28 |
4871~4958 | 87 | 100~120 | 80 | 35 | 16~30 | 1.50 | 28 |
4958~5058 | 100 | 80~100 | 80 | 35 | 16~30 | 1.50 | 28 |
5058~5075 | 17 | 100~140 | 80 | 32 | 16~30 | 1.50 | 28 |
5075~5090 | 15 | 100~140 | 80 | 32 | 20~40 | 1.50 | 28 |
因新生界孔店组地层在试验井段仅有10 m,且处于试钻井段,钻压与转速均较低,钻进机械效率相对较低;正常钻进后,机械钻速略有提高,详见
地层 | 井段/m | 进尺/m | 钻压/kN | 转速/ (r·mi | 排量/ (L· | 钻井液密度/ (g·c | 纯钻时间/ h | 平均机械钻速/(m· |
---|---|---|---|---|---|---|---|---|
孔店组 | 4831~4841 | 10 | 60~140 | 50~80 | 35 | 1.5 | 2.97 | 3.37 |
石炭二叠系 | 4841~5090 | 249 | 80~140 | 80 | 35 | 1.5 | 56.55 | 4.40 |
合计 | 4831~5090 | 259 | 80~140 | 50~80 | 35 | 1.5 | 59.52 | 4.35 |

图2 试验井段分地层机械钻速

图3 试验井扭矩波动曲线
试验段总进尺259 m,仅使用了一个PDC钻头,对比钻头入井前(

图4 钻头使用情况对比

图5 试验井机械钻速
钻头型号 | 提速类型 | 地层 | 井段/m | 进尺/ m | 钻压/ kN | 转速/ (r·mi | 排量/ (L· | 钻井液密度/ (g·c | 纯钻时间/h | 平均机械钻速/(m· | 机械钻速提高/% | 进尺提高/% |
---|---|---|---|---|---|---|---|---|---|---|---|---|
T1655AUJ | 自激振荡旋转冲击 | 孔店组~石炭二叠系 | 4831~5090 | 259 | 80~140 | 60~80 | 35 | 1.5 | 59.52 | 4.35 | ||
T1665B | 螺杆 | 孔店组 | 4387~4547 | 160 | 100 | 50+DN | 32 | 1.5 | 74.5 | 2.15 | 102.5 | 61.9 |
T1665B | 螺杆 | 孔店组 | 4547~4754 | 207 | 100 | 50+DN | 32 | 1.5 | 60 | 3.45 | 26.1 | 25.1 |
T1665B | 螺杆 | 孔店组 | 4754~4831 | 77 | 100 | 50+DN | 30 | 1.5 | 42.5 | 1.81 | 140.1 | 236.4 |
平均提高 | 73.4 | 75.0 |
对试验井和邻井在二叠系的机械钻速和钻头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邻井钻进时采用的是螺杆钻进工艺。从
井号 | 钻头型号 | 提速类型 | 井段/m | 进尺/ m | 钻压/ kN | 转速/ (r·mi | 排量/ (L· | 钻井液密度/ (g·c | 纯钻时间/h | 平均机械钻速/ (m· | 机械钻速提高/% | 进尺提高/% |
---|---|---|---|---|---|---|---|---|---|---|---|---|
试验井 | T1655AUG | 自激振荡旋转冲击工具 | 4831~5090 | 259 | 80~140 | 60~80 | 35 | 1.5 | 59.52 | 4.35 | ||
邻井1 | T1665DG | 螺杆 | 4196~4433 | 237 | 80~120 | 50+DN | 33 | 1.5 | 139.34 | 1.70 | 155.8 | 9.3 |
T1665DG | 螺杆 | 4433~4474 | 41 | 80~120 | 50+DN | 32 | 1.5 | 28.84 | 1.42 | 206.0 | 531.7 | |
瑞德 | 螺杆 | 4483~4651 | 168 | 80~120 | 50+DN | 31 | 1.5 | 50.5 | 3.33 | 30.8 | 54.2 | |
T1665DG | 螺杆 | 4651~4874 | 223 | 80~120 | 50+DN | 32 | 1.5 | 132.67 | 1.68 | 158.8 | 16.1 | |
邻井2 | M1655DG | 螺杆 | 4313~4791 | 478 | 40 | 70+DN | 34 | 1.55 | 97 | 4.93 | -11.7 | -45.8 |
邻井3 | T1665B | 螺杆 | 4480~4635 | 155 | 60~80 | 45+DN | 32 | 1.5 | 85.66 | 1.81 | 140.4 | 67.1 |
T1655AUG | 螺杆 | 4635~4813 | 178 | 60~80 | 45+DN | 32 | 1.5 | 36.17 | 4.92 | -11.6 | 45.5 | |
平均提高 | 57.5 | 48.2 |
观察相邻井段与自激振荡旋转冲击工具应用试验井段岩屑形貌发现(

图6 同井邻井段与试验井段岩屑形貌
通过在试验井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
(1)自激振荡旋转冲击钻进工艺能够较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与同井使用螺杆井段对比提速73.4%,与邻井使用螺杆井段对比机械钻速平均提高了57.5%。
(2)自激振荡冲击工具强化钻柱扭矩传递,保证钻头破岩切削力,减小扭矩突变,抑制了大钻压水平下钻头的粘滑振动现象,从而实现提速的同时保护钻头,与同井使用螺杆井段对比单只钻头进尺提高了75.0%,与邻井使用螺杆井段对比单只钻头进尺提高了48.2%。
参考文献
李根生,穆总结,田守嶒,等.冲击破岩钻井提速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建议[J].新疆石油天然气,2024,20(1):1-12. [百度学术]
甘心.钻井提速用振动冲击工具研究进展[J].钻探工程,2021,48(2):85-93. [百度学术]
闫炎,韩礼红,刘永红,等.全尺寸PDC钻头旋转冲击破岩过程数值模拟[J].石油机械,2023,51(6):36-42. [百度学术]
张恒,倪红坚,刘书斌,等.自激振荡式冲击钻井提速系统输出凿入力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21,40(14):35-39,91. [百度学术]
景英华,袁鑫伟,姜磊,等.高速旋转冲击钻井破岩数值模拟及现场实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1):75-80. [百度学术]
刘永旺,魏森,管志川,等.旋转冲击钻井方法硬岩破岩钻进特性的实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5):44-48,59. [百度学术]
张昕,乔东宇,王新,等.旋转冲击钻井提速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22,45(5):106-111. [百度学术]
王甲昌,滕春鸣,张海平,等.机械式旋转冲击钻井工具研制及试验[J].钻采工艺,2020,43(6):68-71. [百度学术]
张海平.机械式旋转冲击钻井工具结构设计与试验[J].石油机械,2020,48(12):9-14. [百度学术]
索忠伟.Ø228.6mm射流冲击器研制及硬地层提速试验[J].石油钻探技术,2019,47(4):54-58. [百度学术]
尹慧博,索忠伟,李博东,等.沙特HWY区块HWY-116井提速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20,48(5):34-38. [百度学术]
张宏涛.地热井钻井施工技术研究[J].化工管理,2023(29):89-92. [百度学术]
张德龙,郭强,杨鹏,等.地热井花岗岩地层钻进提速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地质与勘探,2022,58(5):1082-1090. [百度学术]
谭现锋,战启帅,张强,等.扭力冲击器复合钻进工艺在干热岩钻井中的试验应用[J].钻探工程,2023,50(1):94-101. [百度学术]
张会增,王名春,庞照宇.脉冲射流与液动冲击协同作用的破岩工具设计及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8):188-190,194. [百度学术]
刘凯.顺北油气田钻井提速技术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2):89-91. [百度学术]
兰永飞,韩玉香,陈明勇,等.扭力冲击器-螺杆复合钻进工艺应用实践[J].钻探工程,2023,50(S1):399-404. [百度学术]
祝效华,李瑞,刘伟吉,等.深层页岩气水平井高效破岩提速技术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5(4):1-18. [百度学术]
姜华,李军,张鹏翔,等.冲击螺杆钻具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J].石油机械, 2024,52(4):49-55. [百度学术]